光電化學池是一種將光能直接轉換為化學能的裝置,通常通過光催化半導體材料在電極上產生電子-空穴對,并在外電路中驅動還原/氧化反應,實現水分解、有機污染物降解、金屬離子還原等。傳統PEC多使用導電基材、金屬框架或聚合物支撐結構,存在熱膨脹差、應力集中、光學遮擋和污染易積累等問題。
全石英光電化學池指的是將池體、光照腔、反應腔以及電極支撐結構等關鍵部件均以高純度石英材料為主材料,利用石英的優良光學透明性、化學惰性和耐溫性,實現高強度光傳輸、長期穩定運行以及對波長限域的精準控制。這種結構在高強度紫外/可見-近紅外光照射、特殊酸堿介質、強腐蝕環境以及需要高光學清晰度的場景中具有獨特優勢。

1.光吸收與載流子產生:光照進入池體,通過石英壁面和光學窗將光能傳遞至光催化電極(通常為半導體納米材料膜或裸露晶面),在電極-溶液界面產生電子-空穴對。
2.電荷分離與傳導:通過外加電勢或內建勢壘,電子向工作電極方向傳導,空穴參與氧化反應(如水氧化或有機物氧化),電子在對電極或導電支撐體中流動,完成電荷轉化。
3.反應與產物分離:通過膜分離或體腔設計,產物在電極兩側分區,避免再組合法污染與自反應。
結構要點:
1.光學腔體:使用高透過率的石英窗/腔壁,確保特定波段的光完整進入反應區域,minimize光損耗。
2.光程與均勻照射:腔體幾何優化,確保均勻光分布、可控光程,降低熱點與熱點導致的載流子復合。
3.電極支撐與密封:以石英為基座的電極支撐結構,以高耐腐蝕、低自發熒光和良好熱導性為目標,輔以惰性密封材料實現氣液/氣氣分離。
4.界面膜層:在石英基底上沉積或自組裝半導體光催化層(如ZnO、TiO\(_2\)、Fe?O?、BiVO?等),并可在腔內設置薄膜/納米結構以增強光吸收與電荷分離效率。
全石英光電化學池的應用領域:
1.水分解與氫氣制備:在PV-PEC或單獨PEC系統中,利用高透光性石英腔體提升入射光利用率,提升產氫速率與單元效率。
2.污染物降解與有機合成:對強氧化性有機廢水或高污染溶液,石英腔體的化學惰性可降低副產物產生,提升選擇性。
3.光催化合成與分離:通過精準光譜控制,使特定波長光催化活性大化,結合定向分離膜實現產物的高純度分離。
4.光熱耦合與傳感:石英材料對熱膨脹變化的敏感性可用于集成熱-光耦合傳感器,實現對反應狀態的多模態監控。